(文/愛自己Amber)
許多情侶在一開始打得火熱,在對方眼中任何一件事都很美妙;不過在熱情退卻之後,真實的人格終究要出來見公婆,大部分人在這個轉折走得辛苦,其實說穿了是因為要面對一項很困難的問題,就是「你到底能不能給我安全感」。
「安全感」非常抽象,這是個看不到捉不到的東西,而且非得要在熱戀期過去之後才能顯現在柴米油鹽日常生活上;許多阿姨大叔常以「觀察相處幾個月到幾年再決定要不要交往」來教導年輕男女愛情觀,很謹慎是不錯,不過那是老一輩的做法了,在重視靈性肉體契合的這一代男女,其實你想要的真的是婚姻,還是一個可以陪伴你過一生的人?也許你想說沒有啊,我就是想結婚,但實際上你不會找一切看起來都很好但卻沒「感覺」的對象結婚,最終還是會希望能有一個跟他在一起很自在、很愉快的心靈伴侶。離題了,我想表達的是,沒試過永遠都不會知道,你的他之於你,能不能給雙方帶來安全感。
沒有安全感原因
安全感可以靠兩種途徑產生,一是對方給的,另一種是自己產生的,這裡先說對方要怎麼給;唯一的方法就是對方很愛你、把你當神一樣供養。因為你在他眼裡是神,也就是他信仰的來源,於是他絕對不敢騙你也不會唬弄你,你說一是一、說二是二,今天不高興他跟朋友出去,他大氣也不想喘一聲馬上跟朋友say sorry。此外還非常有同理心,他可以不必感到委屈自己就被你的想法說服。
好消息是這種人是有的,不過可遇不可求,大部分人都必須自己產生安全感。
也許很多人看到上一段像廢話一般的結論,馬上想要關掉視窗離開,不過請花一兩分鐘繼續看下去。「感覺」是自我產生的意識生成出來的情緒,也就是說,「沒安全感」是自己覺得「跟對方在一起感到不放心、不自在」。舉例來說吧,如果你愛上酒店少爺,那麼他在本質上本來就很難讓人產生信任感,你就不能說「為什麼你都不給我安全感?」是因為你選了一個「無法」給你安全感的人啊。是你讓自己暴露在無法製造安全感的環境當中。
當然這是很極端的例子,如果是常見狀況,多半是個性不合或溝通不良導致的結果。舉例來說,A習慣一個禮拜與朋友聚會一次,大家開心喝個痛快,但A的女友是個傳統顧家的女人,不希望男朋友總是要應酬到這麼晚,讓她感到不能接受;交往一開始A還能天天跟女孩在家混得開心,但熱戀期過去之後,A覺得只是跟朋友聚聚,又不是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,因此堅持要出門聚會,這就造成了女友的沒安全感,每次要溝通卻通常以爭吵結束,雙方都不能理解對方想法怎麼會這麼沒文化。這就是個性不合、溝通不良很典型的例子,在這個事件當中沒有人願意放棄原生家庭給的價值觀,一意孤行結果就是大家都覺得委屈,「難道我這輩子都要這樣委屈下去嗎?」然後就會產生不安全感。
如何自我生成「安全感」
首先我們先來認識「恐懼」。在做任何決定之前,大腦會評估希望和恐懼百分比,利大於弊的選項才會選擇。感情也是,當對方充滿正向力量向你迎來,你滿腦子都是未來你們成為神仙眷侶畫面,只是熱情過去,小缺點一一展現時,大腦開始害怕當初是否做錯了決定,原本以為的美好可能不會出現,被對未來的未知「恐懼」取代了。
持續用剛剛例子說明,A的女友可能會害怕未來某一天A夜夜笙歌,再也不回家;或是覺得酒精和朋友比女友、家庭重要,為什麼要她獨力照顧一個酒鬼?或是害怕A到底還有多少交往前交往後的差異,她該怎麼面對才好?
在A與女友都不想分手前提下,由沒安全感的人自己冷靜下來想想,心裡的恐懼是否真有這麼嚴重,人類有90%恐懼其實是不會發生的,如果可以停止無限延伸焦慮,腦袋就能進入正向的判斷模式。這時條列所有可能的不好結果,並告訴自己「我可以應付」,像是:
A的女友可以問自己的有:
如果A變成酒鬼怎麼辦? 我可以應付陪他去戒酒。
如果A覺得朋友和酒精比我重要,要跟我分手怎麼辦? 我可以應付一個人過生活
照著這樣模式不斷詢問自己能不能應付,你會發現答案比你想像中還正面,說穿了面對生活這樣大小事,你只是「害怕」而不是「不能」,相信自己可以克服,人生會美妙很多。靠自己打氣、給自己自信,恐懼會隨之消散,只要還愛著對方的話,對方有沒有給你安全感,其實也沒那麼重要了,因為你自己就能生成了呀!
不過話又說回來,如果在一段感情之中,對方永不妥協,只希望你為他改變想法、克服恐懼,那是不是該考慮離開這段委屈的關係了呢?